各位新同学:
在经历过高考后,你可能已经深深领悟到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灵是完成学业的根本保证,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从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预防为主”意识,培养文明、健康、卫生、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生活、学习有规律,遵守时间、信守承诺、保持清洁和遵守纪律。不酗酒、不吸烟、不吸毒,增加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不但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具有完好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的当代健康标准。
二、培养健身运动的习惯
坚持晨跑,经常参加有一定质量的健身锻炼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身锻炼应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科学高效,同时应注意防止和避免运动创伤的发生。切忌用一次锻炼来弥补过去对体育运动的忽视。锻炼之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轻微的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肌肉劳损等)应采用休息、冰镇、压迫、抬高这四种自我疗法,如果两三天之后损伤会有明显的控制,此时可以开始热敷,帮助损伤软组织的恢复。但应该注意,当运动中出现受伤部位严重肿胀或明显疼痛、受伤肢体无法活动或出现畸形则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三、预防传染病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在生活中要注意一些传染病的预防。发现有急性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以便及时隔离、诊治病人,做好消毒工作。
(一)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甲肝,菌痢等)
必须把牢 “病从口入”关,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流水洗手的习惯,注意饮食的卫生和安全,不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吃贝壳类水产品,特别不要到卫生差的摊贩处就食。寝室保持清洁,同学之间不要共用餐具和茶杯,垃圾及吃剩的食物要及时清理。
(二)预防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首先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公共场所毛巾和面盆,不和患红眼病的病人握手,一旦与病人接触,必须尽快洗手消毒以防交差感染。患了红眼病应暂时不去理发店、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并要及时诊治。
(三)预防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水痘等)
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洗手,吃东西前洗手);不用手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盖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用过的纸巾;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注意保暖及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冬季要经常打开窗户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教室、寝室每天至少开窗三次,每次不少于十分钟。用过的被褥要在阳光下爆晒。宿舍、教室打扫卫生时,要先洒水后拖地,免得尘土飞扬。随着季节交替、早晚气温的变化应及时增减衣服。
(四)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为总人口数的10%左右。在大学校园中每年都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患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须住院隔离治疗。及早发现、及时规范诊治有利于康复,可显著减少发展成慢性肝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不仅影响健康,而且因患乙型病毒性肝炎而休学,影响学业,就业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影响学生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因此预防乙型病毒性病毒性肝炎已刻不容缓。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有:
1、小心清洁伤口及包扎妥当。
2、处理被血液的地方或用具时,都应戴上胶手套,避免直接与血液接触。
3、不要与人共用剃刀、牙刷、指甲钳等容易令皮肤受损的器具。
4、避免纹身、或纹眉、脱痣等手术,如有需要,尽量去正规医院,使用一次性器具,或确保仪器彻底消毒。
5、防止性接触传播。
6、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接种疫苗是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段。免疫预防促进健康成长,少量投资回报的是健康。
(五)预防结核病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统计资料表明,结核病是在校生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学生要增加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结核病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肺部最为常见。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会受到结核菌的感染。肺结核病的主要病状是:发热、咳嗽,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二周以上或伴咯血、胸痛就要警惕是否患有结核病,要去芜湖市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如果确诊为结核病,一定要坚持正规治疗。
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方法有:
1. 在集体宿舍生活更要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混用餐具及洗漱用具。
2.衣服、被褥要勤洗晒、常洗澡,不吸烟喝酒。
3.平衡膳食营养,生活有规律,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六)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威胁最大、后果严重、死亡率极高的性传播疾病,目前既没有预防疫苗,又缺乏治愈的特效药物。
艾滋病主要通过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传播;不会通过空气、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游泳池传播。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四、克服水土不服
不少大学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在入学后会出现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如失眠、乏力、全身不适、头晕、胸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有时还会发生全身斑疹等过敏现象。有的人在稳定下来生活一段时间过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上述症状慢慢就会自行消失,也有少部分人身体素质会因之而下降,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如饮水、饮食、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引起机体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综合征。适当地自身调节,将水土不服症状减至最低限度。适当地安排好生活和饮食,均衡摄取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将这种不适症状减轻到最低限度。尽快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五、防止高温中暑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所致。
(一)中暑患者入院前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多吃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4、保持充足睡眠
夏末秋初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