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扬帆 让梦想远航
个人简历:俞娟,女,中共党员,1981年10月生。2004年7月至今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担任专职辅导员,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工作情况:百分之百拿到了毕业证,百分之百拿到了学位证,百分之百就业,多次获得了校、省、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奖项……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校记录。
“我热爱我的辅导员工作,它让我和学生们融为一体,共同成长和进步”九个春秋,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热情,引领着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用爱扬起事业的帆,载着学生们的梦想远航!
——她,就是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辅导员俞娟,学生们喜欢而尊敬的“娟姐”。
矢志敬业奉献,爱护学生成长
九年的磨炼,她的辅导员工作总是有条不紊;九年的磨炼,她的辅导员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九年的磨练让她始终坚信:辅导员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辅导员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她把心底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学生,用最真诚的心关爱学生。2005年,是俞娟人生最艰难的一年。那年的9月,她怀孕四个月,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不让她再接新生班,但她毅然主动申请了两个新生班级的工作。炎炎烈日下,她陪学生一起军训,送水送药;点点繁星下,她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生活……由于过度劳累,胎儿流产,在承受了巨大悲痛后的她,更惦记的是学生。身体虚弱的她召集班委来家里开会,布置工作,对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亲自喊到床边聊天谈心进行开导,将离家远的学生请到家里过中秋节。那段时间,班级工作依旧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们比任何时候都懂事听话,因为他们和娟姐心一直在一起。在新年晚会上,学生们用手机的灯光拼出一个心形的图案,齐声呼喊:“娟姐,我们爱你”。俞娟也激动地说:“我虽然失去了我的第一个孩子,但我赢得了129个孩子的心。”
2009年她第二次怀孕了,为了心爱的辅导员工作,她仍坚守岗位直到临产前三天。为了照顾胃病住院的学生小蒲,她不顾身怀六甲天天为他熬煮稀饭并顶着38度的酷暑送到医院;为了学生,她只休了3个月产假就将孩子托付给母亲照料;为了更好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她又提前给孩子断了奶……
2012年,当辅导员的同事被抽调挂职锻炼,俞娟主动申请代他管理班级。她共扛起了8个班、3个年级、2个专业共368名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重担,其中,3个是毕业班级,但她并没有降低对工作要求,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从简历的制作到面试的技巧,她一一指导,追踪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情况,她把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熟记于心,有针对性地逐个向用人单位推荐,并亲自带着学生去企业投简历参加面试。那一年,她的孩子才两岁,爱人在外地工作;那一年,她带的3个毕业班就业率100%,考研率40%;那一年,她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项比赛中获奖人数达32人次;那一年,她被评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校级先进就业工作者、优秀党员。
真心服务引导,护航学生成长
“作为一名辅导员,必须真正融入学生当中,准确掌握学生的信息,更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关键时刻帮助好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俞娟的包里,始终会装着一本厚厚的工作记录本,里面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出生日期、爱好、理想等基本信息,并随时进行内容补充。
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张柳,依然清晰地记得俞娟动员她、帮助指导她参加演讲比赛的情形,“很意外,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但辅导员那和蔼的微笑和信任的眼神告诉我,我可以。真没想到我还真有着演讲的才能。”2010年张柳在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随后在各级各类演讲和朗诵比赛中斩获佳绩。从澳门参加完全国的演讲比赛回来,张柳第一时间就来看望俞娟:没有辅导员的细心发现和耐心栽培,我的人生不会如此精彩。
在俞娟的精心安排与磨练下,腼腆内向甚至跟别人说话都会脸红的女生,在学校的心理剧大赛上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英语成绩非常出色的学生小雅,担任了校英语社团的社长,获得了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赴香港深造;身形瘦弱的学生小彭,在校健美操队勤学苦练了一学期,不但强壮了身体素质,还在全省健美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俞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自己的爱,更偏爱着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学生、后进生。对他们,她建立、实施了三个“一”制度,即一人一周一次谈心、一人一种激励制度、一人一个成长目标,时常鼓励、督促、疏导、帮助。从宿舍里的走访到校园中的漫步,从午后的促膝长谈到深夜里的电话安慰,她用师者的责任、亲人的爱护,用心交流、用情沟通,用坚持和坚守凝聚起集体的温暖,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学生小诚一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俞娟多次与其本人及家长谈心,发现小诚兴趣广泛,她因势利导,派他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组织班级军事兴趣小组……一学期的努力,小诚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并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经常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各种质疑的学生小阎,最令人“头疼”,俞娟发现在他叛逆的另一面,却是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于是,她把组织班级辩论赛的任务交给了他,小阎真的拿到了学院团体冠军和个人最佳辩手。俞娟乘热打铁,鼓励他走进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后来小阎在全省化学文化节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他的团队在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并获全国铜奖。
恋爱受挫的学生小朱,甚至出现了轻生的念头,俞娟连续两周每天中午陪他吃饭,每天晚上到宿舍找他谈心,耐心开导,直到他走出失恋的阴影。孤儿学生小陈,是在俞娟和同学的特别呵护中完成了学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如今的小陈每年都来母校招人,尤其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学弟学妹,他说,“我要把娟姐和同学给我的这种爱继续延伸下去,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着力素质培育,助推学生成长
学风建设在班风建设、学生个人成长中决定成败。根据大学四年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特点,俞娟制订了“四步成才”目标—“大一养成习惯”、“大二夯实基础”、“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每个学期都围绕目标详细规划、筹划各项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的文明的离校,她将学生的专业导航教育贯穿始终,积极邀请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各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同学们做各种学科知识介绍,培养大家的专业兴趣。
她积极营造班级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开辟第二课堂,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她引导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成立专业兴趣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走进实验室,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举行科研沙龙,为同学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她还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地联系企业单位,争取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资助费,在班级成立了“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 用于科研创新研究,鼓励同学们积极申报相关的课题。该基金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主体性、对专业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兴趣,引导了学生大胆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态度作风、性格情志和团队意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同学们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她指导学生在“安徽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2012年,她的学生在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并获得全国铜奖;2012年,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同时,该项目也在全学院和全校得到了推广,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的科研创新。
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学风考风一直名列前茅,考试及格率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2004级药学127名同学全部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2010级药学在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高达84%;近三年,十余人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 32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成绩优异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全国和省级各项比赛中获奖人数达55人次;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
注重思想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在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学生不断培养健全、积极的人格是她一贯的坚持,如何在药学生心中埋下济世为民、胸怀天下的种子是她育人的最高目标。她在班级设立了“茶水工程”,来班级上课的老师每天都能喝到同学们亲手泡的热腾腾的茶;她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她都要和同学一起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在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到敬老院“关爱老人”、进社区“送医送药”、走上街头清除街头牛皮癣,都有她和学生忙碌的身影。春节附近,她又和她的学生志愿者们主动站在了春运一线,在合肥火车站的售票厅、检票口、安检处、候车大厅等地点忙碌着,和车站工作人员一起维持秩序、验票、解答旅客疑惑、引导旅客有序候车、为特殊旅客提供特殊服务,其中一名学生因为表现突出,拾金不昧,事迹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2011年2月,她带领她的班级与合肥市定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学校—71中建立联系,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活动。两年来,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她都坚持每周末带领学生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和安全教育,受到了各方面一致好评,相关事迹还受到了合肥电视台、《江淮晨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加强自身学习,享受共同成长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俞娟也十分重视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几年来,她参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模拟课程的培训,在出色地完成了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安博杯”全省就业指导课教学竞赛三等奖,校级主题班会第一名、就业指导课比赛第二名。她主持了2012年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校级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青年科学研究基金等课题4项。
俞娟,一个高校里的普通辅导员,一个走在人海里并不出众的普通女性,她就像一滴甘露,平凡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在这里,她将继续用坚持和执着,用真情与爱心,用热情和匠心,用一个又一个的九年,为学生的成长护航,让梦想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