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 陈可东
——真情真爱领航前进风帆
陈可东,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陈导”的大男孩,生于1978年1月,中共党员,2002年大学毕业加盟皖西学院辅导员队伍,至今已有10个年头。10年间,他曾任21个班近900名学生的辅导员,把600多名政治可靠、业务合格的学生送到了经济建设主战场。
真诚奉献,真情付出,学生成长奠基石
辅导员工作任务繁琐,事无巨细,有人将辅导员比喻成保姆、不管部长、救火队员。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隐含了辅导员工作的宽泛性、特殊性。
十年来,
陈可东老师就是这样,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手机始终24小时保持待机状态,为了排解学生矛盾,他在宿舍里一待就是一整夜;为了看望急诊的学生,他连夜从外地赶回学校;为了陪新生过中秋节,他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就连自己结婚的前一天,他还在操场上带着学生们进行军训呢……。
知心大哥,贴心朋友,学生成长护航人
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年轻且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要做好学生工作,前提是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关键是深入学生,让学生不仅把你当老师,也把你当成是知心朋友、贴心家人。为达到其教育效果,在学生宿舍,陈老师和他的学生侃天地拉家常,谈学习论人生;在运动场上,陈老师和同学们打球赛跑,一起参加校运会,共享运动快乐;在联欢会上,陈老师和同学们唱歌做游戏,共同感受班级温暖。正是这样,同学们有什么高兴的事总爱和陈老师说,有什么烦心的事也总爱向陈老师倾诉,同学们亲切的称他为“陈导”。
2010年春季,2006级制药专业吴同学因家庭原因,自尊心受到打击,情绪极为低落,思想涣乱,产生了隐居甚至轻生的念头。该同学关闭了所有联系方式,不假离开学校。陈老师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QQ、飞信,甚至通过公安部门的朋友帮忙等办法寻找吴同学下落。最终,在吴同学已经工作的老乡租住的一个小屋里找到了他。陈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和他推心置腹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谈话。他们讲社会,谈家庭,忆同学,话人生,聊困难,议未来,慢慢的,吴同学紧锁的眉头松开了。第二天,陈老师又和他的爱人一起去看望他,陈老师的爱人从女性的角度从旁边加以劝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当陈老师再去看望时,吴同学愉快的与他一起走出了出租屋,回到了同学们中间。此后陈老师时刻关注着该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时时帮助他,使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走向了乐观的人生。毕业时,吴同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2011年,吴同学探亲回校特地来看望陈老师,并把即将提干的消息告诉了老师。他激动地说:“谢谢您!如果不是您当初谆谆教诲,让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许我会走向生活的另一端”。太阳的伟大在于它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使万物在它的沐浴下自由生长。陈老师像一缕阳光默默地关注和温暖着每一个同学,使每一位同学时刻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人间的光芒。
精心培育,用心引导 ,学生成长领路人
人如机器,动力足,运转畅,动力不足,运转迟缓,甚至停滞。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在目标明确、在持之以恒。前者在于引导,后者在于督促。作为教育工作者,陈可东老师深谙此理。
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一部分是高考录取时调剂进入的,进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2010年春学期又有一部分同学转出去,原有班级失去平衡,学风一落千丈。情况发生后,陈可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召开主题茶话会。“五一”一过,陈老师就组织全班同学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以“把握我的大学”为主题的茶话会,在音乐的伴奏下,陈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争论,从晚上六点半一直开到十一点;第二,制定“金子塔”式立体学习方案。五月下旬,陈老师召开班委和寝室长会议,向他们介绍他专门为同学们学习而设计的“金子塔”式立体学习方案,这个方案是:“市场导向”的学习计划,“爱”为主题、“专业、素质”为内容、“课堂、素拓、实践”为途径、“用心、坚持、责任、监督”为保障的学习结构,要求一周后全班大讨论;第三,开展“寄给自己四年后的信”。为配合期末考试,结合两次大讨论,陈老师要求每一位同学写一封“寄给自己四年后的信”,信件的内容包含学习计划、目标等。信件由陈老师保管,以后一学期一对照;第四,个别辅导。该班有三位同学,入学后目标不明确,不爱学习,生活懒散,整日打游戏,第一学期下来,均出现功课不及格现象。陈老师分别找他们谈话,教他们打排球和他们做游戏,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用优秀校友的事迹鼓励他们为理想奋斗,不要懈怠。渐渐的,这几位同学和以前不一样了,学习兴趣慢慢浓厚了,晚自习时间增加了。大一下学期,考试全部合格。
我们常常问:辅导员是干什么的?辅导员在育人中到底起什么作用?陈可东老师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用事实诠释了辅导员工作的伟大意义。
也许,有人说,不就做了四件事吗,有那么大作用吗?也许,“把握我的大学”主题班会只是一个启迪,“金子塔”式立体学习方案也可能只是一个理想目标,但,你不能再说“寄给自己四年后的信”不是鞭策,“个别辅导”不是督促。孤立看这四件事,也许就是四个不相干的具体工作方法。如果,联系在一起,它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系列药方,成为班级前进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一旦启动,他就会形成一股向上的不竭的动力。
人人要求向上,个个要求进步。陈老师班级入党申请人数超过班级总人数的60%;参加各种专业社团、兴趣小组人数超过班级总人数的80%;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人数超过20%......近三年,他所带的班级和学生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其中,有3个班级获得校级先进集体,1个班级获得安徽省“先进班级”称号,1位同学获得全国“优秀学生干部”,3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11位同学获得省“双优生”,27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位同学获得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入围奖。2010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9级全体同学向全校发起了“关爱月亮岛环保行”系列活动。活动期间,来校视察工作的教育厅学生处左其琨处长给予了高度赞扬并现场签名以示支持。
真心服务,悉心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导航人
“十年寒窗,我们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成功就业,报答父母,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我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在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大学生普遍的想法,也是大学生的基本诉求。为此,陈可东老师设计了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三步走”方案。大一大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二大三时,进行就业市场和岗位分析,修正个人的职业规划;大三大四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毕业前夕,陈老师还为学生量身定做自荐材料、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方案。在具体就业工作实践中,他突出做实三件事:一是做好就业推荐。每次校园招聘,他总要提前查询招聘情况,针对每个同学特点,亲自带大家到现场应聘;二是鼓励学生创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同学,他因势利导,为他们搭建锻炼平台,进行政策指导,激励他们实现人生理想。2002级畜牧专业黄继宝同学在校期间有创业愿望,陈老师鼓励他夯实专业知识,锻炼综合能力,并积极为他引荐对口实习单位,了解市场行情。2005年毕业后,陈老师和他保持联系,鼓励他坚持目标。2009年他创业成立安徽古林园林景观公司后,为了给予技术支持,陈老师联系学院专业教师及时给他技术指导。现在,黄继宝的公司已发展成拥有1200亩草坪生产基地、市场遍及全省各地、年业务量达到五千多万元的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他本人也被选为滁州市政协委员。2006级动物科学专业王凯在校时也想创业,陈老师特意安排他担任三年班长,告诉他:“你想管好企业,先把班级治理好”。现在王凯已是合肥车美美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的法人。还有,2006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陈爱春,毕业就成立了安徽易金投资公司,涉足金融市场,并成功赚得了创业第一桶金;三是注重就业研究。他选择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坚持不懈进行跟踪调研,并开始《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的差异性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2009年、2010年,他先后应邀到南京、北京等高校交流农牧业毕业生就业研讨会。
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学生工作开拓者
认识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等就是要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创新。近些年,陈老师在学生安全教育、困难资助、学习帮扶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其中,“班委全覆盖”值周工作方法在全校推广。
1、“班委全覆盖”值周制度
学分制、大班上课、通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分散,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集中体现就是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难以落实。为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陈老师在班级实行“班委全覆盖”值周制度:即把班委成员分为男、女生两组,每天一男一女值日,按周轮流,分别负责男女生活动情况,他们每日到寝室对全体学生进行考勤和巡查,建立台账。发现有上课缺勤、不假离校、思想波动、违规用电等现象在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这个方法是对“包保责任制”的有效补充,2011年,全校推广了他的做法。
2、“差额申请、民主评议、确保特困、机会均等”的困难资助办法
在学生资助工作上,陈老师在班级实行“差额申请、民主评议、确保特困、机会均等”的国家助学金申请评定办法。这个办法是:首先是班级评议小组成员来源各寝室,即各寝室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评议小组;其次是限定申报人数。即各寝室申报助学金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寝室人数的50%(困难较多例外);第三是班级资助委员向评议小组报告平时收集到的同学情况,为评议小组提供参考;第四是特困优先。即评议时,评议小组先向全班提名公认的特困生,将他们优先评定为助学金获得者,然后再根据剩下申请同学情况进行逐个讨论,最终确定班级助学金名单。第五是机会均等。即对困难情况相近的同学实行机会均等的办法,获得次数及资助少者优先。这个办法同学满意度高,可资借鉴。
3、“学习帮帮团”
为进一步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陈老师在班级开展了“学习帮帮团”活动,他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成绩实力相当的若干组,每组由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制定学习计划,监督本组成员学习情况。然后,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