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九:安徽医科大学沈继龙

发布日期:2012-06-27 12:34:39.0 信息来源:安徽教育网 浏览次数: 作者:jsj

 

指引学生前行的明灯

 

沈继龙教授19532月出生在淮河北岸一个偏僻的乡村,祖辈以农为生。朴实的土地赋予了他踏实、诚实、务实的优秀作风;勤劳的农民赋予了他坚忍不拔、对事业和理想孜孜追求的优秀品格。中学毕业后,他肩挑比自己还要重的草筐粪担,手操犁耙在野地滚爬了四年。一个新的时代,使他有幸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从此,他就象一棵贫瘠土地里的小草被移栽进了科学的沃土,他吸取营养,茁壮成长,并在周围创造出一片绿荫。

    刻苦学习,艰苦创业

    大学毕业后,沈继龙以优异的成绩被留校任教,此后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由此踏上科学与教育之路。硕士毕业后他回到了安徽的母校,站上了讲台。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使他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经济的窘迫使他不得不凿壁偷光,夏日晚上难耐的高温和蚊虫的骚扰使他难以静心,他便将双脚浸泡在凉水桶内,强迫自己能安静片刻。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录取为卫生部赴日本留学和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国内著名大学的校园内,在东瀛日本的学术交流大会上,他经常用英语和日语进行学术报告与国际同行们交流,博得了导师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1990年元旦,他提前6个月完成博士论文的答辩,据说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第一位医学博士孔雀西北飞,在谢绝了沿海几所高校的聘用邀请后,又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江淮故土。此后的半年,他在仍然靠200元博士生助学金维持一家3口人生活的情况下,在母校一边授课,一边筹建实验室。199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我省医学界最年轻的教授之一。1996年,沈教授作为教育部派出的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CWRU研修。他谢绝了获取国外绿卡的机会,签证未到期又回到了安徽:因为他知道,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江淮流域才是他从事传染病病原学和人兽共患病学教学和研究的最佳基地,他惦记着并急于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尽快与国际前沿性研究开展竞争。

    沈教授有几次下海经商的诱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研修期间,有日本友人找到他,意在进行国际中药材贸易大买卖,尤其是在那个他自己温饱都尚未解决的年代,确实诱人。然而他以诚信为本,守德治学,敬业奉献,为了兑现对导师的承诺,也为了自己钟爱的医学教育事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坚持选择了适合自己走的路。在国外研修期间,有些长期旅外人士对国内的发展不甚了解,他总是抓住机会,努力介绍改革开放后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疏导年轻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有人出于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的无知,甚至别有用心的人的不公正的言论时,他以中国学者的正义感,挺身而出,在克服语言障碍后,毅然撰文应对,有理有据,义正言辞!

    教书育人,呕心沥血

    硕士、博士,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沈继龙教授有多年在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国内外多个国家地区的求学和研究的经历,具有积极的改革意识、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更有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他学术造诣高深,通晓英语和熟练日语。一直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的专业课一线教学,至今历时35年。在教学中他始终把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他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理解,撰文从老子的道德观到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思辨阐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学富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品行修养、严谨学风和科学的创新思想教育。他结合自己对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时时处处感化学生;他多次在校园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为学生和年轻教师进行励志教育,为学生讲述如何在逆境中、在生活困难条件下发奋学习。他为成人教育学院一个班的学生做了一场报告,使得同年该班一批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沈教授的实验室不仅是医学科技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人文知识传播的摇篮,这里经常会有哲学、社科的专家教授应邀为研究生授课,与他们交流,为的是让高层次人才全面发展。传统节日,他总是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他连续捐助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失学女童,帮助她完成义务教育学业;遇到一名大学新生报名时经济困难,拿出1000元资助学生;有一位毕业研究生由于经济窘迫,他买好车票塞进学生手里,鼓励他及时赴招聘单位就业;留学研究生住院手术,他慷慨解囊相助。受导师的影响,其他学生也纷纷拿出省下的生活费无私帮助,中国老师和同学的温暖使异国求学的研究生留下感激的泪水。

    他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厚积薄发,广证博引,注重个性化教学,得到师生的好评;为留学生英语授课结束后,很多学生下课后流连忘返。他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全国规划本科教材、学术专著等有20余部,连续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第二、第三和第四版,并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医药教材优秀奖;他完成的病原生物学网络多媒体教学课题,建立了多媒体网上教室及课件,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他多次应省内高校邀请,为师生进行科研课题申报、如何做一名研究生导师、如何讲授专业课等报告,深受行内好评。

    沈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人性的光辉温暖学生,用亲身的经历激励学生,效果胜于千万遍的枯燥说教。他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至今仍有不少学生经常与他谈学业、谈人生、谈理想、谈价值;有些学生遇到心理、感情的纠结,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自己的导师倾述。对研究生的培养更是呕心沥血,注重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思想教育,积极拓展学生知识空间,跟踪高科技的发展,经常为研究生开展学术报告。沈教授经常说,自己的一切是为了学生。他在家乡是远近出名的大孝子,几十年来,无论多么繁忙,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乡陪伴母亲几天,可是近年由于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任务重,压力大,他每年不得不大年初二回到实验室,埋头为研究生修改论文和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他学风严谨,谦和淡定,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的理性。由于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的限额申报,他甘当配角,让研究生冲在一线。经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都主持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为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他不放过任何国际会议机会将学生推到国际学术交流的第一线。经他指导的研究生有的在国外深造,有的学成回国,有的早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的学术骨干。他对学生倾注的爱也得到了学子们的高度的信赖,报考他的研究生十分踊跃,有的学生因为招生限额未能如愿,甚至留下遗憾的眼泪!

    科学研究方面,沈教授善于洞察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借鉴吸收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近年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等十余项,获科技奖励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经常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沈继龙博士现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省检验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三本学术期刊的副主编;他领衔创建了检验医学硕士点,病原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课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他从未度过真正的周末和假期,也从未按时上下班,超时的工作使他患有严重的腰椎疼痛和胃病,经常用止痛药来坚持工作,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科技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国际教育,重任在肩

    沈继龙教授兼任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同时也是该校第一个指导外籍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获取学位的导师。几年来,从留学生招生、进校、学习和管理,无不倾注他的心血。他与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经常告诫同事们,精心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留学生人才,让他们知华、友华、爱华是我们国际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为生源国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也是藉此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途径。他同爱护本国学生一样与留学生交朋友、谈学习、论文化。学生入校后,从冬季衣物、冰箱内食物、床上用品,指导学习用书等都亲自为学生购买,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在把握国家有关政策、认真领会我国国际教育的深刻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留学生教育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掌握跨国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几年来他在留学生招生、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各方面与同事们一起付出了艰苦努力。他把校园内的留学生作为中国学生跨文化、跨语言交流技能培养的难得的资源,积极为中外学生的交流创造机会。他着意建立了留学生文化辅导员制度,认真选拔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经过培训,让他们与留学生一对一帮辅,使留学生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和学习,也成了学校学生管理,心理疏导的有力助手,同时也使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学生不出校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赢。

    此外他挤时间主动与留学生交流沟通,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对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因势利导,防微杜渐,利用授课之余积极与他们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用人性化的管理感化学生,因此得到了留学生们的信赖。有一位非洲加纳的留学生来到实验室,提出毕业后和几名同学继续报考沈继龙教授的研究生,在安医大的校园再攻读3年。沈教授指导的外籍硕士研究生在校三年多,更是视沈老师为亲人,毕业回国后,其家属称沈教授为该生的中国爸爸

    2011年,一名留学生突发肠穿孔急腹症,沈教授去宿舍后发现该生生命垂危,第一时间将其送到急诊室。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对于术后疤痕的忌讳,该生拒绝手术。情况危急,救命要紧。沈教授当机立断,与医院积极配合进行抢救。术后患者出现了肠瘘,后又转到南京医治,治疗期间沈教授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和他的同事们往返南京合肥,整夜不能合眼,连续去医院探望、与医生交流、联系保险、沟通家长、联系驻华使馆等。2个月过去了,留学生恢复了健康,而沈教授却病倒了。

    沈继龙教授在工作上的奋力拼搏和创业,也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获得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被安徽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授予全省师德标兵

    “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盆里;月亮,或远或缺,总挂在天上;老师,或远或近,总记在心中您如明灯般感召着学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在您营造的良好的科技人文氛围里,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学子们送给沈继龙老师教师节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