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身体交给“网”

发布日期:2011-06-23 10:19:49.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jsj

——来自未来的物联网应用体验报告·健康篇

A

  一个难得的休息日。

  早上和正在出差的妻子通了个视频电话,她说正在欧洲一个海滨城市开会,还让我打开视频通话实时场景功能,让我感受一下阳光海滩的气氛。

  我点了一下按钮,海鸥的声音倒是很清晰,但传感口吹过来的风却没有一丝海水的咸味。看来模拟器里的添加剂又用光了。这玩意儿,说是实时场景,其实只是通过后台的模拟器来虚拟,如果对方想让你闻一块蛋糕,它就模拟出丝丝的甜味;如果是一只芒果,甜中它还会聪明地加上几分酸。我一直想知道臭味它是怎么模拟的,但还没机会试一试……

  突然记起来,昨天好像家庭网络提醒过我要健身了,那就活动活动吧!

  当然不能忘记戴上我的能量采集戒指,这是一个蓝色的金属圈,戴上它之后,它就同时被激活,记录我运动时消耗的物质情况,像卡路里啦、碳水化合物啦、脂肪啦,然后反馈到家庭网络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由它对我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然后指导我进行科学运动。

  还有脚下的这台跑步机也得提一提。它也和整个社区的能量站联网了,我跑步所产生的动能,基本上都能被传输到能量站里保存起来。能量站就是我们的电站,说实话,我们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微不足道,它主要采集的是太阳能和风能,每一个社区都有这样的能量站,供给人们生活所需的电能。在这个时代,冒着浓烟的发电站已经无影无踪了。

  烧了一壶咖啡,喝了一杯之后,我想,不如测测自己的身体状态吧?于是激活墙上的显示屏,我连上了城市的疾病预防网络,这个网络是统一规划、由各大医院分区域共同组建的。在这个时代,每个家庭都有一台便携式检测仪,可以随时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检查身体。通过仪器上的多个传感器,还能使医生远程发现疾病,像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就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愈。

  医生在对我进行远程检测之后,提醒我: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肺部功能有些不足,因为我小时候得过肺炎,一得病就容易咳嗽。检测完毕,一条信息就发到了我的手机上,建议我有空的时候到医院去看一下。

  B

  吃过午饭,我悠笃笃来到医院。

  现在医院环境真不错,最让人心动的是医生和护士。不管是什么人,看上去都整洁高雅,走近时,都亲切地向人微笑致意,有的还会向你挥手。他们的眼光自信而柔和,充满了一种新时代的精神特征。

  不断有人在墙上点着,触发一个又一个显示屏。有的是在预约挂号,有的是在购买药品,也有医生走着走着,接收到了一条信息,也会点击触发墙壁上的屏幕,显示出一串复杂的数据和曲线——现在,他们好像在哪儿都能工作了。

  我也挂了一个号,系统提示我应该去内科。我经过一条走廊,亮光也是从墙壁上发出的,虽然很柔和,但还是让我眯起了眼睛。就在我眯眼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这一段走廊的墙壁也暗了下来,这黯淡的一段一直跟着我的脚步移动。当我的眼睛适应光亮又睁大时,这移动的一段也随之又亮起来,但亮度一直保持在令我舒适的范围内。原来,这里也应用了物联网的技术,走廊的光度调节系统可以监测到我眼睛的瞳孔变化,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接待我的张医生是一名和蔼的中年人,他很健谈,在给我做了检查后,表示没有什么问题,给我开了几味药。

  我问起了刚才在走廊上看到的事,张医生笑道:这算啥?你还不知道吧,现在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太广泛了!他举例说,比如现在救护车内的监测设备可以采集急救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并实时上传至医院急诊中心,节省时间进行急救;还有一种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手术动作精度达到百分之一毫米,远超过人手的准确性,而且永远精力充沛,不受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还有一种微型治疗机器人,又叫纳米炸弹,通过远程控制它,人们可以炸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害其他的细胞……

  看我听得津津有味,张医生又神秘地说,其实他一直在研究中医,并有了一些心得。他说,中医里的经络穴位,仪器发现不了,解剖也发现不了,现代医学似乎没法完全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就像宇宙一样,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一切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的百分之四左右,其他的是什么呢?是暗物质和暗能量,那些都是我们目前探测不出的。如果我们把经络穴位想象成一种流淌在人身体里的暗能量,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仪器探测不出了。

  张医生兴奋地说: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联网里,如果有一天,能把人体的这种暗能量连接、也组成一张巨大的网络,那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

  听起来是有点像科幻小说,但在以前的时代里,我们今天的物联网生活不也如同一部科幻小说吗?

  C

  刚准备回家,妻子又打来一个电话,听说我在医院,她说正好,她有个阿姨生病住院了,让我去看望看望。

  医院的门口有好几个花店,我用手机的支付功能买了一束花(他们的生意仿佛一直不错)。走进阿姨的病房,医生们正在查房,一位医生拿出PDA在阿姨的病床边扫了一下,PDA马上识别出了身份。如今每一张病床其实就是一个传感节点,它可以把病人的很多生理数据,像心跳、血糖含量、血氧含量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的服务平台上。

  阿姨告诉我,她的心脏一直不太好,这次经过诊断,医院决定为她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正在说话的当儿,病床旁边的桌上,一只小瓶子发出了嘟嘟的声音。阿姨笑着说:又在催我吃药了。看我不解的样子,阿姨解释说,这是医院最新推出的智能药瓶,它可以自动提示服药的时间,同时链接到医院的服务平台,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实时身体情况,远程控制服药量;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减少误服的机会。

  阿姨还悄悄告诉我,她不想让机器人在她身上动刀子,她已经和医院说了,要求由一位医生来实施手术。谁知道医院乐坏了——因为现在的人太相信机器,医生都把每一次动刀的机会当成恩赐了,这几天,她可没少享受众星拱月的待遇!